close

工商時報【文╱郭文正】車輛安全審驗中心正研擬針對電動(輔助)自行車整車廠規劃實車查驗等作法,以期管控市面上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各種亂象,但是一直管控合法車廠對市面上亂象並未能有效嚇阻,反而迫使合法車廠走向灰色地帶,主管的交通部實應檢討取締或路上抽檢方式才能真正減少違規,也比較符合安全管控需求,應督促車安中心針對市場真正問題提出有效策略,不要僅將矛頭對準合法整車廠,對解決問題與實質效益一點幫助都沒有。國內電動(輔助)自行車銷售近幾年一直在穩定中持續成長,相對因數量增加連帶使得改裝或發生事故等案例隨之升高,再加上有些廠商鑽漏洞未貼合格標章即銷售也時有所聞,甚至未貼合格標章直接上路等也大有傳聞,如何避免廠商鑽漏洞其實並非僅管控整車廠,還是要透過路檢與取締違規才能真正發揮控管功效。先前國內環保署曾編列預算針對烏賊車及未定期排氣檢測汽油機車實施路邊攔檢策略,實施效果非常好,逐步建立民眾機車定期檢測觀念,進而降低空汙排放,如今國內電動(輔助)自行車受惠國人騎乘習性改變及環保觀念提升而銷售奏捷,依業者初估近年來每年約有超過5萬輛以上的銷售額,尤其在外勞市場更是直接飆升電動輔助自行車銷量,但是相對在違規騎乘、改裝等也隨之增加,也是現有市面上騎乘亂象中主要族群。因此交通部應針對研議中的掛牌證上路全面規劃,將電動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一起納入懸掛牌證控管,不要又將兩者分開僅要求電動自行車懸掛牌證,因為警察無法即時分辨兩者差異性,將因取締困難而讓懸掛牌證管理功虧一簣,只要全部掛牌證則警察執法才能更有效率,也才能就騎乘外勞透過違規開罰全面導正守法騎乘。另外,針對整車廠的實車檢測或人員駐廠檢測等措施則頗不以為然,這樣方式與汽油機車小批量檢測掛牌大同小異,只不過小批量檢測一次限20輛,業者本就市場試水溫用途所以不置可否,但現今電動(輔助)自行車整車廠每年動軋5、6,000輛、若要等車安中心實車檢測,真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競爭激烈的業者如何因等待檢測而流失商機呢,況且合法廠商本就有心做好相關環節,合法出車向來即是整車廠依循的準則,車安中心一直規畫各種檢測措施加諸車廠,除了造成車廠困擾之外對市面上亂象完全沒有幫助,甚至也將逐漸把合法廠商推向便宜行事或遊走在灰色地帶,為了管控合格標章而影響合法廠商權益以及競爭力,對產業界而言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相對國內後續機車全面電動化也將形成阻力。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buhipwn2861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